江西南昌景德镇钢结构安装灌浆料型号
利用TAM-AIR热活性微量热仪测定了掺不同减水剂水泥水化过程的水化放热曲线,并用Db10小波对放热曲线进行分析.结果表明:掺新型聚羧酸减水剂(SPC)水泥的水化曲线放热峰比掺萘系减水剂(NSF)和不掺减水剂的水泥分别滞后了171.3,235.9 min.对各放热曲线进行分解与重构发现,掺SPC试样的各近似系数比掺NSF试样和空白样小,重构得到的信号误差大,表明掺SPC比掺NSF对水泥水化的影响大.减水剂可有效延缓水化放热峰出现,掺SPC水泥水化放热过程比掺NSF水泥更加温和,有利于后期水泥强度的发展.
含有循环流化床燃煤固硫灰的灌浆料,属于含有固硫灰与硅酸盐水泥的砂浆,含有循环流化床燃煤固硫灰的灌浆料。适用于主要利用废弃物固硫灰制备的灌浆料。
△循环流化床燃烧(Circulatingfluidizedbedc。mbusti。n简称CFBC)是在燃烧过程中固硫的清洁燃煤,具有煤种适应性广、燃烧效率和固硫效率、负荷调节性能好、固硫成低等优点,能有效减少燃煤二氧化硫和N。X的排放、减少空气污染、利于环境保护,现已得到大力的发展和推广。循环流化床(CFB)燃煤固硫灰是煤在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的流化床燃煤锅炉中燃烧时,含硫煤与脱硫剂在850℃~9℃温度下燃烧反应固硫后所得残渣,包括烟道收集的固硫灰和炉底排出的固硫渣。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及其在发电方面的迅速发展,循环流化床灰渣的排放量也大幅度增加,目前每年排放的固硫灰渣已达约5亿吨左右(固硫灰的排放量明显大于固硫渣的排放量)。现有中,循环流化床(CFB)固硫灰渣的利用很少,大量的固硫灰处于简单堆放、任意排放的状态,既占用大量土地资源,污染大气、水体、土壤和生物环境,甚至还危害人体健康。如果不对这些固硫灰渣进行综合处理和利用,必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,也必将制约流化床燃煤固硫的推广应用。
△传统的水泥和粘土类灌浆料由于颗粒粒度大,可灌性低,难以满足各种地层类型的不同要求。传统的水玻璃类灌浆料固结强度低,且生成的凝胶产物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。现有中,灌浆料一般用于地基加固、抢修工程、修补等;现在使用的分子化学浆材施工成较,在经济性及耐久性方面存在问题,使其难以大量使用,且都有一定程度的毒性,易污染环境并危及人的身体健康。
施工方法
●灌浆施工前应准备搅拌机具、灌浆设备、模板及养护物品。
●二次灌浆时,模板与设备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宜控制在100mm左右;模板**部标应不低于设备底座上表面50mm。
●混凝土结构改造加固时,模板支护应留有足够的灌浆孔及排气孔,灌浆孔径不小于50mm,间距不**过1000mm。
●水泥基灌浆材料拌和时,应按照产品要求的用水量加水。宜采用机械拌和。拌和时宜先加入2/3的水拌和约3min,然后加入剩余水量拌和直至均匀,拌和地点宜靠近灌浆地点。
●地脚螺栓锚固灌浆:
⑴地脚螺栓成孔时,螺栓孔壁粗糙,应将孔内清理干净,不得有浮灰、油污等杂质,灌浆前用水浸泡8~12h,孔内积炎。⑵灌浆前应地脚螺栓表面的油污和铁锈。
⑶将拌和好的水泥基灌浆材料灌入螺栓孔内时,可根据需要调整螺栓的位置。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,可适当插捣,灌浆结束后不得再次调整螺栓。
●设备基础二次灌浆:
⑴灌浆前,应将与灌浆材料接触的设备底板和混凝土基础表面清理干净,不得有松动的碎石、浮浆、浮灰、油污、蜡质等。灌浆前24h,基础混凝土表面应充分润湿,灌浆前1h,积水。
⑵二次灌浆时,应从一侧进行灌浆,直到从另一侧溢出为止,不得从相对两侧同时进行灌浆。灌浆开始后,必须连续进行,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。
⑶轨道基础或灌浆距离较长时,视实际工程情况可分段施工,每段长度不应**过5米。如设备底板具有复杂结构,宜采用压力灌浆。
⑷在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,必要时可采用灌浆助推器,助推器沿浆体流动方向的底疗推动灌浆材料,严禁从灌浆层的中、上部推动。
⑸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,宜在灌浆料初凝后沿底板边缘向地人切45°斜角(如图),如无法进行切边处理的,应在初凝后用抹刀将灌浆层表面压光。
●一般的施工工法
施工大致可分为三种方法:
&溜槽施工法(自重法):用容积10公升左右的水桶运送灌浆料,经过溜槽灌入槽内。利用该材料流动性好的特点,在灌浆范围内自由流动,满足灌浆要求。
■位漏斗施工法:漏斗**面度应在2m以上。上口直径400mm左右,下口直径90mm左右,漏斗500mm左右,下口能接上径为100mm左右的橡胶管。橡胶管长度,根据实际需要确定,漏斗和橡胶管除当时使用的数量,必须有一套备用品。应有10个以上数量的桶,保证施工的连续性。用位漏斗灌浆,宜从设备底座开始灌浆。
■:压浆泵施工法:主要设备有压浆泵和足够长度的径为100mm左右的橡胶管。
除以上之,还应有备用泵和橡胶管。
在施工中如果出现跑浆等情况,必须及时处理,因此,在施工中应配备木工和备妥木料等物,随时处理。
●施工的准备工作
■计算工程体积。每立方米重量约2170kg。请适当考虑损失系数,一般为5。
■设备基础二次灌浆
■设备基础表面应基本平整,凸凹表面度差应控制在20mm以下。基础上表面与设备底座下表面之间的小距离以50~100mm为宜。
■基础表面与设备底座之间的间距小于50mm时,根据灌浆区域面积及现场实际情况,可采用细骨料灌浆材料(-D型)。间距大于50mm时。冬季施工宜采用防冻型。
■按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,模板与模板之间的接缝,模板与基础表面的接缝用水泥浆,粘胶带等勾缝,粘贴严密,达到模板槽内无一漏浆的程度。
■模板与设备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应大于200mm。少应有设备的一侧与模板的水平距离大于200mm。以便在施工过程中插入竹条拉动导流。
■模板**面标应出设备底座表面标50mm左右。
■在灌浆一侧部位必须做施工用斜溜槽。溜槽上口度一般自基础表面算起不小于500mm。小应于施工终表面的400mm。
■基础表面和设备底座下表面不能有油污、泥土等污物。基础表面先用压缩空气吹一遍,然后用压力水冲一遍。
■在施工前6~12小时,洒水将基础表面充分湿润。施工前1小时,用压缩空气吹净浮水,也可用棉布、棉丝、海棉等物把水擦吸干净。要注意坑凹、拐角、地脚螺栓等处不可有积水。注意检查有无施工残留物。
设计了模拟再生剂在老化沥青中扩散过程的试验方案,并基于软化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,得到了反映再生剂在老化沥青中扩散程度的相对指标——扩散系数p;分析了再生剂品种、沥青老化程度和环境温度对扩散系数p的影响;基于劈裂强度试验,分析了再生剂扩散程度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.结果表明:再生剂黏度越大或沥青老化程度越深,再生剂在老化沥青中的扩散程度越低;环境温度和扩散时间的增加能显着提再生剂的扩散程度;再生剂在老化沥青中的充分扩散有利于再生沥青混合料强度的提.